2021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增材制造综合应用技术
本项竞赛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针对职业院校的增材制造综合技能赛事。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3D打印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角色,而3D打印技术和数字建模相关人才缺口明显,人才供需形势严峻。依托大赛的技术平台,推动新兴的产业技术服务当地经济。
本赛项旨在展示各职业院校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教学成果,检阅各参赛团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创新创意的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考验参赛团队现场问题分析及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引领学科专业改造方向,促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国新型制造人才的素养,以适应制造业发展新态势发展态势下的企业岗位要求。
竞赛总时间为5小时,分批次进行。竞赛内容为“产品数字建模、三维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处理、3D打印与后处理、装配验证”,含四个竞赛任务,比赛各任务连续进行,不限制各任务完成时间。结合比赛过程,考核文明生产、职业素养、规范操作、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等职业素养。
(一)竞赛内容
任务一:产品数字建模
该任务包括数字建模、工业设计等考核内容,参赛选手依据提供的图纸进行零件的三维数字化建模,部分零部件需要根据提供的材料与打印设备情况,对指定零件进行3D打印的前期准备工作。
任务二:三维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处理
该任务包含三维数据采集、扫描模型数据处理,利用采集的数据使用逆向建模软件,对实物外表面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依据现场提供的实物模型,结合相关知识,按任务书完成扫描及扫描数据的后续数字化处理以及零部件的零件进行结构和功能创新设计。
任务三:打印设备装调、打印及后处理
参赛选手应检查3D打印设备,确保3D打印机可以正常工作。根据三维模型数据,选用合适的设备,正确设置打印参数与支撑,同时编制打印工艺单并进行打印制作。将打印好的零件进行去支撑、表面修整等后处理,以保证零件质量达到要求。
任务四:装配测试
按任务书要求将所有零部件(包括实物零件、3D打印零件)进行装配,并进行功能性测试。
(二)各部分竞赛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
比赛时长5个小时,比赛全程不中断,持续进行,竞赛内容及成绩占比,见表1。
表1 竞赛内容、分值与竞赛时间
竞赛 内容 |
任务 名称 |
描述 |
分值 |
时间(h) |
产品建模与数据处理 |
任务一:产品数字建模 |
依据图纸,进行三维实体建模 |
25 |
5 |
任务二:三维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处理 |
调整扫描仪至工作状态,并对指定的实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三维逆向建模,创新设计。 |
25 | ||
3D打印与装配 |
任务三:打印设备装调、打印及后处理 |
对打印机进行打印前的预处理,确保3D打印机可以正常工作。根据三维模型数据,针对指定零件设置合理打印参数与支撑,同时编制打印工艺、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打印制作。将打印好的零件进行去支撑、表面修整等后处理。 |
35 | |
任务四:装配测试 |
产品装配,并进行功能性测试 |
10 | ||
职业素养 |
安全文明生产、操作规范、绿色环保、循环利用 |
5 |
(一)本赛项为团队赛,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参赛队的总成绩并进行排名。
(二)以学校为单位组队报名参赛,每校限报2队。每支参赛队由2名同校在籍学生组成,其中队长1名,参赛学生性别和年级不限。
(三)每支参赛队限报指导教师2名,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竞赛期间不允许指导教师进入赛场进行现场指导。
(四)参赛学生条件依据《2021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方案》执行。参赛选手须为高等职业学校专科全日制在籍学生(含本科院校全日制专科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必须是进入高等第一福利官方导航阶段(四、五年级)在籍学生。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
(五)竞赛需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组委会按照参赛队报名的自然顺序作为抽签顺序,进行两轮抽签,首轮由领队抽签决定参赛队的场次顺序,第二轮由选手现场抽签确定参赛队的赛位。东道主在首场进行比赛,现场最后抽签决定赛位。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地参赛。
竞赛时间为5小时,参赛队伍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竞赛期间的日程安排见表2。
表2 竞赛日程安排
日期 |
时间 |
内 容 |
竞赛前一天 |
9:30~14:00 |
参赛队报到、裁判员报到 |
14:30-15:00 |
裁判员会议 | |
15:00-16:00 |
领队会、抽签 | |
16:00-16:30 |
参赛队熟悉竞赛场地 | |
16:30 |
封闭赛场,竞赛准备 | |
竞赛日 (第一场) |
6:30-6:45 |
第一场选手检录 |
6:45-7:00 |
第一场选手抽取比赛座位号,选手及裁判入场并就位 | |
7:00-12:00 |
比赛时间 | |
12:00-13:00 |
参赛选手离场,设备恢复 | |
竞赛日 (第二场) |
12:30-12:45 |
第二场选手检录 |
12:45-13:00 |
第二场选手抽取比赛座位号,选手及裁判入场并就位 | |
13:00-18:00 |
比赛时间 | |
18:00-18:15 |
参赛选手离场 |
1.竞赛流程
竞赛日的第二场参赛队员,在第一场参赛队结束前,进入指定隔离室。待竞赛第一场参赛队离开赛场后,第二场参赛队进入赛场,所有参赛选手不得携带通讯设备(手机、手环、蓝牙耳机),以保证赛项公正性。
2.竞赛流程说明
竞赛日的前一天,赛项承办校会安排选手和指导教师熟悉场地(不允许动用设备),宣布竞赛纪律和有关规定,发放竞赛程序手册。召开领队会议,宣布有关规定,抽签决定比赛场次。
六、竞赛规则
(一)报名要求
1.组队要求:本赛项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赛选手不得跨校组队。每支参赛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
2.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得更换。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参赛院校于本赛项开赛前向承办校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参赛队可缺员比赛。
3.承办校相关赛务组织部门,负责参赛学生的参赛报名表收集工作。工作人员凭加盖参赛学校公章的报名表、选手身份证、学生证、意外伤害保险、报道前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行程码、安康码换发参赛证,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以备查阅。
(二)赛前准备
1.熟悉场地:按照竞赛日程安排各参赛队统一有序地熟悉场地。
2.领队会议:赛项执委会按照竞赛日程,在指定地点召开领队会议,由各参赛队的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会议讲解竞赛注意事项。
3.参赛队员入场:参赛选手凭参赛证、身份证、学生证在正式比赛开始前30分钟到指定地点进行检录,现场裁判将对参赛选手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赛前15分钟抽取工位号,选手按工位号顺序依次进场,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迟到选手在正式比赛开始后不得入场,比赛结束前不允许提前离场。严禁参赛选手携带与竞赛无关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手机、手环、蓝牙耳机)及其他相关资料与用品入场。
(三)比赛期间
1.选手进入赛场必须听从现场裁判人员的统一布置和指挥,首先需对比赛设备、选配部件、工量具等物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如有问题及时举手向裁判人员示意处理。
2.参赛选手必须在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才能进行比赛。如遇身体不适,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现场裁判,现场医务人员按应急预案救治。
3.现场裁判员有权对参赛选手携带的物品进行检验和核准。
4.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随意离开工位范围,不得与其它选手交流或擅自离开赛场。如遇问题时须举手向现场裁判员示意询问后处理,否则按作弊行为处理。
5.在比赛过程中只允许裁判员、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其余人员(包括领队、指导教师和其他参赛选手)未经赛项组委会同意不得进入赛场。
6.选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警示。因选手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比赛。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暂停竞赛计时或调整至最后一批次参加竞赛)。如果确定为设备故障问题,裁判长将酌情给与补时。
(四)比赛结束
(1)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选手立即停止操作。选手将U盘、装配件,以及任务书、草稿纸等一起送收件处。
(2)现场裁判,清点赛件数量,检查选手提交材料,当选手面将整套装配件、U盘放入透明带盖的塑料盒中,用胶带密封,盒中不能放入其他任何物品(如赛题、图纸、评分表、抹布等)。当场赛件收齐后,与监督员一起送加密室进行赛件加密。
七、竞赛环境
1、每个赛位内布置电脑席2个,配置三维扫描仪数据采集装置1套,配置3D打印机2台和相应的工具,现场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通风;配有设备所需电源。赛位间进行隔离、互不干扰。
2.赛场主通道宽3m。设有安全通道、采访人员在安全通道内活动。
3.赛场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并有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
4.赛场设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区,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在赛场外设有指导教师休息室。
八、技术规范
本赛项要求具有的知识点、基础技术要求和技能要求为机械设计基础、三维建模、3D打印设备与应用、软件应用、常用工程材料、三维扫描设备的应用等课程所涵盖的内容。
(一)专业教学要求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获取前沿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4)具有理解方案、技术支持文档的能力。
(5)具有编写工作日志、简单实施方案和验收方案的能力。
(6)具有熟练的制造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识别3D打印词语,借助翻译工具阅读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2)具有运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工作的能力。
(3)掌握3D打印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4)具有数字建模和创新应用设计能力。
(5)具有掌握3D打印机及相关软件使用方法的能力。
(二)职业技术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国家职业标准 《增材制造模型设计“1+X”》
(三)行业技术规范
1.基础标准
GB20775-2006:熔融沉积快速成形机床技术要求
JB/T10626-2006:立体光固化激光快速成形机床技术要求
GB/T26701-2011: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GB/T31053-2014:机械产品逆向工程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GB26099.2-2010-T: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2.3D打印平台适用标准
(1)打印设备工艺标准:熔融沉积成形设备(FDM)
打印设备喷头工作温度要求:200–240℃
打印设备通讯接口要求:WIFI、RJ45千兆、USB
打印材料要求:PLA
建模软件标准:可进行简易快速建模,导出STL模型格式
打印软件标准:①可针对3D打印机进行分布式管理
②远程控制打印机打印
③软件配备模型云功能
④可对模型进行自由切割、修复(如模型法线错误、模型未完全封闭等)
(2)打印设备工艺标准:光固化成型设备(LCD)
打印材料要求:光敏树脂
打印设备通讯接口要求:WIFI、RJ45千兆、USB
建模软件标准:可进行简易快速建模,导出STL模型格式
打印软件标准:
①可针对3D打印机进行分布式管理
②远程控制打印机打印
③软件配备模型云功能
④可对模型进行自由切割、修复(如模型法线错误、模型未完全封闭等)
本赛项要求掌握的操作规程为竞赛指定设备所规定安全操作规程,详见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
九、竞赛技术平台
(一)软件平台
1.操作系统:MS-Windows 10;
2.文字处理软件:WPS;
3.设计软件:NX10.0、Inventor2022、中望3D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版2021、Geomagic Design X 2016;
4.扫描软件系统:Wrap_Win3D三维数据采集系统;
5.3D打印软件系统: 3D打印切片软件Modellight、Chitubox
(二)设备器材
表3 每工位物品清单
序号 |
名称 |
内容 |
1 |
3D打印机及三维扫描仪 |
1台光固化打印机、1台FDM 3D打印机、1台三维扫描仪。 |
2 |
工具 |
内六角扳手 1 套、十字螺丝刀1把、套筒 1 个、镊子 1 个、偏口钳 1 把、尖嘴钳1把、砂纸 1张、毛刷1个、耗材(PLA耗材*1、光敏树脂*1)、防翘边胶水 1 瓶、胶水抹平器1 个、模型撬棍 1 把、U 盘2个、A4 白纸 2 张、签字笔2只、油灰刀、橡胶手套、清洗剂 |
3 |
赛题及图册 |
比赛任务书、模型尺寸图、工位物品确认表 |
4 |
电脑及软件 |
电脑主机2台、显示器2台、键盘鼠标各两套、安装操作系统WIN10、WPS办公软件、Wrap_Win3D三维数据采集系统、Geomagic Design X 2016逆向工程软件、NX10.0、Inventor2022、中望3D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版2021、3D打印切片软件Modellight\Chitubox |
1. 赛场提供统一品牌计算机。
CPU :Intel Core i7-8700;内存:8G,显卡:2G独立显卡,显示器:21.5寸LED显示器。
2.比赛用Win3DD-M单目三维扫描设备,主要参数如下:
技术指标 |
技术原理:单工业相机白光光栅扫描技术 |
光栅类别: 独立式数码光栅 | |
产品结构:先进的主流一体化工业结构的箱体设计 | |
接口线缆:安全稳定工业级插头线缆,非多接头组合式线缆 | |
单幅扫描范围(mm):300×210×200 | |
扫描距离(mm):600 | |
扫描点距(mm):0.2~1.1 | |
单幅扫描时间:<3秒 | |
相机分辨率:130万像素 | |
扫描精度:L单幅扫描/对角线长度 | |
球空间误差:0.005+L/15000 | |
球面度误差:0.005+L/40000 | |
平面度误差 0.005+L/25000 | |
扫描方式:非接触式(拍照式) | |
拼接方式:全自动拼接 | |
输出文件格式:ASC,STL,IGS,OBJ | |
扫描物体尺寸(mm):250~600 | |
通用性要求 |
扫描数据可以保存为标准点云txt文件格式,支持导入主流逆向软件如Geomagic Wrap、Geomagic Design X、Imageware |
支持和服务 |
1.能够免费为赛项现场提供足够的设备供参赛选手使用 2.能够根据参赛选手需求多区域的免费赛前技术培训和设备环境 3.能够为需要购买设备的参赛院校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大赛特有价格 4.能够为已有同类(其他)扫描设备的参赛院校提供升级置换 5.能够为各省市的选拔赛提供设备赞助 6.能够提供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使参赛选手赛前能够通过自学掌握逆向处理相关的理论、软件操作和实际应用 |
比赛用的三维扫描附品:
(1)手动二维转盘(规格Φ360*6mm);
(2)标志点(5mm);
(3)黑色背景布(1平方米);
(4)双面胶带;
(5)黑色橡皮泥;
(6)黑色转盘垫块;
(7)显像剂
(8)量具:自备 0-150mm游标卡尺1支。
3.比赛用3D打印机为FDM打印机、光固化打印机主要参数如下:
项 目 |
技术参数规格 |
成型原理 |
熔融沉积(FDM) |
成型体积 |
355×300×400毫米 |
打印精度 |
0.05毫米-0.4毫米 |
使用耗材 |
Φ1.75mm PLA、TPU、碳纤维 |
喷嘴直径 |
0.4 毫米 |
喷头数量 |
单喷头,风扇冷却 |
喷头结构 |
模块化结构,适合柔性材料 |
供丝方式 |
近端送料 |
断电续打 |
支持 |
断料提醒 |
支持 |
自动调平 |
支持 |
项 目 |
技术参数规格 |
成型原理 |
LCD光固化 |
成型体积 |
190×120×200毫米 |
打印精度 |
0.05毫米-0.1毫米 |
打印速度 |
1200-1800层/小时 |
使用耗材 |
光敏树脂 |
LCD屏幕分辨率 |
4k黑白屏幕 |
自动关机 |
支持 |
4.比赛用的打印工具:
内六角扳手 1 套、十字螺丝刀1把、套筒 1 个、镊子 1 个、偏口钳 1 把、尖嘴钳1把、砂纸 1张、毛刷1个、耗材(PLA耗材*1、光敏树脂*1)、防翘边胶水 1 瓶、胶水抹平器1 个、模型撬棍 1 把、U 盘2个、A4 白纸 2 张、签字笔2只、油灰刀、橡胶手套、清洗剂
注意:①大赛组委会保留技术平台和技术规范最终解释权,请持续关注该项目官方网站更新消息。
②不接受自带软件和相关工具(规程规定的除外)。
十、成绩评定
(一)评分原则
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独立、透明”为原则,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保证评判“公平、公正、公开”,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调试各比赛用工位仪器设备,保证各工位一致。
2.裁判队伍赛前培训,统一评判标准,掌握评判标准,并对裁判的评判进行分析对比,对不合理的评判进行纠正,以保证裁判标准一致。
3.加强赛题保密工作。
(二)评分方法
1.对于需要记录数据和结果现象的考核点,由选手记录并举手请裁判进行确认;对于需要记录操作过程与规范的考核点,裁判需记录具体情况并在比赛结束后由裁判长组织统一评分,以保障评分尺度的一致性;对于需要保存数据的考核点,在比赛结束后由两名或以上裁判进行统一评分,并进行U盘备份。
2.评比按竞赛任务不同,分为不同的小组完成,小组内可以采取“先统一标准后评分,最后取平均分”的办法。若小组内成员有争议,由主持评分工作的裁判长或裁判长召集评分裁判组会议根据竞赛相关文件决定。主持评分工作的裁判长对各小组成绩进行审查和复核。
3.比赛结束后,裁判长分配裁判小组,每组至少有2-3成员,负责对任务书中的某一项目,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全场评分,采取分步得分、累计总分的计分方式。只计团体竞赛成绩,不计参赛选手个人成绩。按成绩总分进行排名。最后将该项目所有成绩汇总成表,并由小组审核确认签字,移交裁判长。
4.所有项目成绩汇总表均完成后,由裁判长指定其中2个裁判成员,对所有项目进行分数复查确认,最终生成参赛队总成绩表,由裁判长签字确认后,将工作任务书、现场所有记录表、确认表等相关纸质文档进行封箱签字,移交到执委会。
5.评分中所有涂改处均需向裁判长说明并备案;在复查中发现的问题均需向裁判长说明并备案。
6.比赛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参赛队的名次。比赛成绩相同,按成绩相同者分别按3D打印质量、创新设计高分者排前。
7.最终将比赛所有资料交大赛组委会汇总,所有裁判员未经执委会同意不得泄露比赛试题和比赛成绩。
8.比赛总成绩满分100分。
9.裁判工作和秘书组工作在竞赛监督组监督下进行。
(三)评分指标
任务 |
项目 |
评分内容 |
权重 |
产品数字建模 |
正确识图 |
正确理解产品图纸 |
5% |
正向三维建模 |
熟练掌握三维建模的能力,完成数据建模 |
20% | |
三维数字化扫描与数据处理 |
正确性 |
正确使用三维扫描设备,完成三维扫描及逆向建模 |
10% |
创意性 |
结构创新设计、局面特征创新设计、人性化创新设计 |
15% | |
打印设备装调及打印 |
设备调试 |
故障排除 |
5% |
工艺编制 |
切片软件的熟练使用、打印相关参数的设置 |
5% | |
打印 |
打印出的零件尺寸和设计图一致性 零部件打印完整性、表面精细度 |
20% | |
后处理与产品装配测试 |
完成度 |
清洗、去支撑、打磨工艺 |
5% |
装配完整度 |
打印的模型能进行完整装配 |
5% | |
产品应用测试 |
装配完成后应用测试达标 |
5% | |
文明生产与职业素养 |
安全文明生产 |
操作设备规范性、工量具使用规范性、现场安全、文明生产 |
5% |
奖项设置依据安徽省第一福利官方导航厅关于《2021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参赛队完成竞赛任务,并严格遵守以下事项:
1.零件三维建模与逆向建模、创新设计均以实现产品整体功能性为目标,优化设计方案。
2.可以选用赛场提供并且已植入竞赛用计算机的软件进行设计与编辑,数据格式符合赛题规定的要求。
3.设备操作技能:根据赛题要求,直接使用各竞赛队编制的程序及制订的工艺,进行零件的3D打印。
5.各竞赛队按照试题要求保存竞赛成果,如果保存位置不对造成裁判无法阅卷,后果自负。
6.参赛选手参赛时需携带学生证、身份证和选手报名表交由赛项承办单位查验。参赛选手所携带进入赛场的参赛证件和其它物品,现场裁判员有权进行检验和核准。
7.选手进入赛场必须听从现场裁判人员的统一布置和指挥,首先需对比赛设备具等物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如有问题及时向裁判人员报告。
8.参赛选手必须在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才能进行比赛。
9.比赛进行过程中,参赛队不可以更换参赛选手。不允许增补新队员参赛,允许队员缺席比赛。
10.竞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的规章制度,服从裁判,文明竞赛,禁止将通讯工具、移动存储设备、自编资料带入赛场,不允许带入的资料和物品由参赛队随行人员保管,赛场不代为保管,丢失自负。
11.比赛时间连续进行,选手休息、饮食或如厕时间均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12.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随意离开工位范围,不得与其它选手交流或擅自离开赛场。如遇问题时须举手向裁判员示意询问后处理,否则按作弊行为处理。
13.在比赛过程中只允许裁判员、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其余人员(包括领队、指导教师和其他参赛选手)未经组委会同意不得进入赛场。
14.比赛过程中,选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并接受现场裁判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警示。因选手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决定终止比赛。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暂停竞赛计时或调整至最后一批次参加竞赛)。如果确定为设备故障问题,裁判长将酌情给与补时。
15.竞赛队不允许提前结束比赛。
16.各竞赛队按照大赛要求和赛题要求提交竞赛成果,禁止在竞赛成果上做任何与竞赛无关的记号。
17.比赛过程中由于选手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计算机“死机”、“重新启动”、“关闭”等一切问题,责任自负。
18.参赛队选手、领队和指导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比赛纪律,服从裁判,尊重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自觉维护赛场秩序。
19.大赛期间,各参赛院校要为选手和指导老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同时出具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行程码、安康码方可进入承办校校园参赛。
十三、赛项安全
赛场组织与工作人员应注意和做好的安全事项:
1.每一赛场指定一名安全责任人,对本赛场的安全负全责,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负责调集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人员,安排场内人员疏散。
2.设置医护人员、消防人员和保安人员的专线联系,确定对方联系人,由场地安全负责人对口联系。比赛场地布置和器材使用严格依照安全施工条例进行。场地布置划分区域,并按安全要求设定疏散通道。
3.按防火安全要求安置灭火器,并指定责任人在紧急时候使用。
4.进入工作场所,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
5. 所有工作人员应佩戴统一的证件方可从事现场组织工作。
参赛人员应注意和做好的安全事项:
1.参赛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按指定地点停放。
2.参赛各队须在领队的带领下,佩带统一的入场证,方可出入。
3.不得携带与参赛无关的物品入场。包括液体饮料。参赛选手进入工位,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
4.进场后在引导员的引导下,到达指定位置后首先熟悉赛场情况,随时掌握自己所在位置。
5.场内不得大声喧哗,说笑打逗,遇紧急情况发生,服从工作人员指挥,跟随引导员迅速撤离赛场。
6.比赛场馆严禁吸烟。
7.按照竞赛设备相关操作规范正确、规范、安全操作竞赛设备。
8.参赛人员退场时,需按指定路线退场或到达指定封闭场所。
9.参赛选手、指导教师、领队遇有疑难情况,可随时与大赛安保组联系。
裁判员应注意和做好的安全事项:
1.裁判员车辆一律凭大赛组委会核发的证件出入校门,并按指定线路行驶,按指定地点停放。
2.裁判员应佩戴统一的证件方可从事裁判工作。
3.裁判员进入工作场所,严禁携带通讯、照相摄录设备,禁止携带记录用具。如确有需要,由赛场统一配置、统一管理。
4.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5.做好参赛人员的核查和裁判工作,确保参赛人员身份正确,确保参赛人员不携带与参赛无关的物品入场。
6.应配合安保人员工作,确保赛项安全。
十四、申诉与仲裁
1.申诉
(1)参赛队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专用工装、专用检具、量具、工具、原材料和备件,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做法,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申诉时,应递交由参赛队领队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员、申诉依据与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的申诉不予受理。
(3)申诉时效:本轮次竞赛结束后2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申诉。
(4)申诉处理:赛场专设仲裁工作组受理申诉,收到申诉报告之后,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2小时内书面通知申诉方,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
2.仲裁
(1)组委会下设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大赛中出现的所有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和竞赛结果公平、公正。
(2)仲裁工作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队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或滋事,否则按弃权处理。
十五、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队统一学校,不接受跨校组队报名;不使用其他组织、团体名称。
2.比赛进行过程中及不同的赛段,参赛队不可以更换参赛选手。
3.不允许增补新队员参赛,允许队员缺席比赛。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更换新的指导教师,允许指导教师缺席。
4.参赛队选手和指导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比赛纪律,服从裁判,尊重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自觉维护赛场秩序。
(二)指导教师须知
1.各参赛代表队要发扬良好道德风尚,听从指挥,服从裁判,不弄虚作假。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参赛资格,名次无效。
2.各代表队领队要坚决执行竞赛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参赛人员的管理,做好赛前准备工作,督促选手带好证件等竞赛相关材料。
3.竞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竞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领队、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竞赛现场。
4.参赛代表队若对竞赛过程有异议,在规定的时间内由领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书面报告。
5.对申诉的仲裁结果,领队要带头服从和执行,并做好选手工作。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以弃权处理。
6.指导老师应及时查看大赛专用网页有关赛项的通知和内容,认真研究和掌握本赛项竞赛的规程、技术规范和赛场要求,指导选手做好赛前的一切技术准备和竞赛准备。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应按有关要求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否则取消竞赛资格。
2.参赛选手凭统一印制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竞赛,按赛项规定的时间、顺序、地点参赛。
3.参赛选手应认真学习领会本次竞赛相关文件,自觉遵守大赛纪律,服从指挥,听从安排,文明参赛。
4.比赛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规则,爱护比赛场地的设备、仪器等,不得人为损坏仪器设备。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安全事故,经裁判长批准后将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5.参赛选手请勿携带与一切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手机、手环、蓝牙耳机)及其他资料进入赛场。
6.竞赛时,在收到开赛信号前不得启动操作,各参赛队自行决定分工、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在指定工位上完成竞赛项目,严禁作弊行为。
7.竞赛完毕,选手应全体起立,结束操作。将资料和工具整齐摆放在操作平台上,经工作人员清点后方可离开赛场,离开赛场时不得带走任何资料。
8.在竞赛期间,参赛选手不得将竞赛的相关信息私自公布。
9.各竞赛队按照大赛要求和赛题要求提交递交竞赛成果,禁止在竞赛成果上做任何与竞赛无关的记号。
10.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并与裁判一起签字确认。
11.要求参赛选手所在学校为选手购买保险。
12.竞赛结束前,不经过现场工作人员允许,选手不得提前离开竞赛现场。
(四)工作人员须知
1.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竞赛服务工作。
2.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职责内各项工作,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3.认真检查、核准证件,非参赛选手不准进入赛场。
4.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等)应及时联系裁判长。竞赛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定要坚守岗位、全过程负责。
5.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裁判长、赛项组委会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
6.竞赛工作及服务人员严禁在赛场内使用任何通讯设备(手机、手环、蓝牙耳机)。
十六、说明
2021 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材制造综合应用技术”项目竞赛规程一切解释权归2021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材制造综合应用技术”项目组委会。
请持续关注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第一福利视频草莓大赛专题网页(/),请各参赛队伍以真实身份加入赛项交流QQ群559390351。